登革熱究竟是什么
登革熱,作為一種由登革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,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,此病毒感染人體后,會引發一系列的急性癥狀,主要包括發熱、關節肌肉疼痛、皮疹、淋巴結腫大等。
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,登革熱尤為常見,尤其在雨季期間,由于蚊蟲繁殖旺盛,傳播風險隨之增加,該病可分為三個典型階段:急性發熱期、極期和恢復期。
在我國,登革熱主要在廣東、香港、 *** 等地區流行,提醒民眾在特定地區要提高警惕,做好預防措施。
登革熱的典型癥狀有哪些
登革熱的主要癥狀包括發熱、皮疹、出血傾向等,患者應盡早去醫院就診,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針對性的治療。
1. 發熱:登革熱患者通常會迅速出現高熱,體溫可高達39℃以上,并伴有畏寒、寒戰,發熱通常持續5-7天后降至正常,被稱為“雙峰熱”或“馬鞍熱”。
2. 頭痛:登革熱引發的頭痛往往劇烈,尤其在眼球轉動或咳嗽時加劇。
3. 肌肉和關節痛:患者可能會感到全身肌肉和關節的酸痛,嚴重時會影響行動。
4. 其他癥狀:包括乏力、惡心、嘔吐等胃腸道癥狀。
登革熱的其他癥狀表現
除了上述典型癥狀外,登革熱還可能表現為以下癥狀:
1. 兒童患者可能會有輕微的咳嗽,類似于感冒癥狀,如發燒、畏寒、頭痛、乏力等。
2. 寶寶患登革熱后,起病通常突然,體溫在1-2天內迅速升至39-40℃,并持續1-5天,大部分患兒會有面、頸、胸潮紅的特征。
3. 潛伏期大約為3-15天,在急性發熱期,患者可能出現皮下出血、注射部位瘀點瘀斑、牙齦出血等癥狀。
4. 在極期,部分患者高熱可能持續不緩解,或退熱后病情加重,在恢復期,部分患者可見針尖樣出血點,下肢多見,可有皮膚瘙癢。
登革熱的癥狀有哪些
登革熱的癥狀多樣,主要包括以下幾種:
1. 發熱:是登革熱最常見的癥狀之一,通常在感染后1-2天出現,持續3-7天左右,體溫可高達40℃以上,并伴有寒戰、乏力等癥狀。
2. 頭痛:頭痛是登革熱患者常見的癥狀,通常較為劇烈。
3. 肌肉和關節痛:患者可能會感到全身肌肉和關節的酸痛,嚴重時會影響行動。
4. 其他癥狀:包括乏力、惡心、嘔吐等胃腸道癥狀,以及皮疹、出血傾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