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錄一覽:
白頭鵯(白頭翁)屬于什么目?什么科?
1、【分類】毛茛科,白頭翁屬。 【形態(tài)特征】宿根草本,根圓錐形,有縱紋,全株密被白色長柔毛,株高10-40厘米,通常20-30厘米?;~4-5片,三全裂,有時為三出復(fù)葉。花單朵頂生,徑約3-4厘米,萼片花瓣狀,6片排成2輪,藍(lán)紫色,外被白色柔毛;雄蕊多數(shù),鮮 *** ;花期3-5月。
2、這是白頭鵯,別名白頭翁、白頭婆 、白頭殼仔,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,為鳴禽,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。食昆蟲,種子和水果,屬雜食性,雄鳥胸部灰色較深,雌鳥淺淡,雄鳥枕部(后頭部)白色極為清晰醒目。白頭鵯(音:bēi),性活潑,結(jié)群于果樹上活動。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。
3、白頭鵯,又稱白頭翁或白頭殼仔(臺語),屬于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,是鳴禽之一。 在冬季,北方白頭鵯會南遷作為候鳥,而臺灣亞種在臺灣則為留鳥。 它們的平均壽命約為10至15年。白頭鵯在東亞地區(qū)相當(dāng)常見,包括臺灣宜蘭平原、中國大陸的長江南部大部分地區(qū),以及香港。
4、這是白頭鵯 又名白頭翁、白頭殼仔(臺語),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,為鳴禽,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,臺灣亞種于臺灣為留鳥,平均壽命約為10到15年。白頭翁,常見于東亞,臺灣宜蘭平原,中國大陸則多是在長江南部的大多地區(qū),以及香港,琉球群島(八重山群島,沖繩等),白頭鵯性格活潑,不甚畏人。
5、白頭翁是白頭鵯,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,為鳴禽,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。它的性格活潑,不怕人,屬于雜食性的鳥類,吃昆蟲、種子、水果。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(qū)中常見的一種鳥,多活動于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,也見于針葉林里。通常3-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動,冬季有時集成20-30多只的大群。
白頭翁鳥是幾級保護動物
白頭翁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這意味著它們受到中國法律的嚴(yán)格保護,任何傷害或非法捕捉、販賣這些鳥類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。白頭翁鳥,學(xué)名為白頭鵯,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。它們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廣大地區(qū),包括城市和鄉(xiāng)村,是較為常見的鳥類之一。
白頭翁鳥是保護動物,是二級保護動物。傷害它會觸犯法律。白頭翁鳥是一種珍貴的鳥類,因此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這意味著它們受到國家的保護,任何傷害或捕捉它們的行為都可能觸犯法律。為了保護這些珍稀動物,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(guī),旨在確保它們的生存環(huán)境和種群數(shù)量。
白頭翁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傷害這種動物是違法的,可能會構(gòu)成非法獵捕、殺害珍貴、瀕危野生動物罪。白頭翁鳥雖然被列為保護動物,但由于其分布范圍廣泛,種群數(shù)量穩(wěn)定,目前并未達(dá)到瀕危狀態(tài)。盡管如此,根據(jù)中國相關(guān)法律,對任何級別的保護動物造成傷害都是不被允許的。
一級。依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》的規(guī)定,白頭翁鳥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。對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法律嚴(yán)格禁止任何形式的獵捕、殺害、買賣、運輸、利用或宣傳。
二級。白頭翁是一種珍稀的大型鳥類,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。根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》的規(guī)定,對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禁止獵捕、殺害、收購、出售、運輸、利用和廣告宣傳。根據(jù)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》,白頭翁也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之一,其保護級別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相同。
鳥類白頭翁什么樣子
白頭鵯,俗稱白頭翁,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,為鳴禽,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。額至頭頂黑色,兩眼上方至后枕白色,形成一白色枕環(huán),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。性活潑,結(jié)群于果樹上活動。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。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(qū)中常見的一種鳥,多活動于丘陵或平原的樹本灌叢中,也見于針葉林里。
以下是白頭翁公母的主要特征:外觀差異:白頭翁公鳥頭部及頸部呈黑色,下面有白色條紋,翼上有白色斑點;母鳥頭部及頸部為暗褐色,下面有黃褐色條紋,翼上的斑點不如公鳥鮮明。體型差異:雄性白頭翁一般要比雌性稍大一些,尤其是頭部和嘴巴部分更加突出。因此,通過體型大小也可以大致分辨公母。
耳羽后部通常有一塊白色斑點,其頭部黑色背景上的白環(huán)和白斑非常顯眼,老鳥的后枕部白色更加潔白,因此得名“白頭翁”。 它們的背部和大腰部的羽毛呈灰綠色,翅膀和尾部帶有黃綠色調(diào)。頦部和喉部為白色,胸部呈現(xiàn)灰褐色。
不同的形狀公白頭翁的形狀看起來像葫蘆,而母白頭翁的形狀看起來更苗條。不同尺寸一般公白頭翁看起來更大,而母白頭翁看起來更小。白頭翁是鵪鶉科小鳥,性情活潑,喜歡成群結(jié)隊生活在果樹上。地處長江以南地區(qū),是一種常見的鳥類,主要在丘陵或平原的喬木和灌木中活動,但也存在于針葉林中。
世界上最值得保護的益鳥是什么?形態(tài)特征、生活習(xí)性和總結(jié)都是什么呢...
在地球上,鳥類的種類和數(shù)量很多,但真正有益的鳥類只有少數(shù),白頭翁只是那少數(shù)中的一種。白頭翁是長江以南廣大地區(qū)常見的鳥類。主要吃昆蟲,包括大量農(nóng)林害蟲,值得保護。因此,它被稱為世界上最有益的鳥。形態(tài)特征 白頭翁是雀形目的一種小鳥。體長約17-22厘米,額頭至頭頂為純黑色,充滿光澤。
世界上最值得保護的益鳥之一是白頭翁。這種鳥以其顯著的形態(tài)特征而聞名,體長約17-22厘米,其額頭至頭頂?shù)挠鹈始兒谏瑤в泄鉂?。它的頭頂有一個白色的枕環(huán),從眼上方延伸至枕部,耳朵后面的羽毛上有一個明顯的白色斑點。這些特征使得白頭翁的頭部白色部分在黑色背景上格外醒目,因而得名。
兀鷲是當(dāng)今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,其飛翔高度竟超過珠穆朗瑪峰達(dá)9000米以上,中國登山隊 于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上珠峰時,均目擊過這種猛禽在高空翱翔的雄姿。兀鷲特種郵票 我國兀鷲數(shù)目日漸減少, *** 已將它定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。
老鷹 老鷹的類別很多,隼、鷹、鵟、鷲、雕等等,都屬于鷹類,在每個類別里又包括很多種。老鷹是一種肉食性的類群,通常在峽谷內(nèi)覓食。老鷹和一般鳥類的不同點在于,老鷹屬于猛禽類,一般鳥類屬于雜食類。老鷹性情兇猛,肉食性,以鳥、鼠和其它小型動物為食;有些種類喜食尸體,如禿鷲。
生活習(xí)性 燕子最愿意接近人類,人類最愛護這種益鳥?!半x洋舍島伴春歸,織柳銜泥剪雨飛。不傍豪門親百姓,呢喃蜜語倆依偎”(左河水)。燕子一般在 4~7月從海島回歸靠近農(nóng)田(昆蟲)的農(nóng)家繁殖。家燕在農(nóng)家屋檐下營巢。巢多是用銜來的泥和草莖用唾液粘結(jié)而成,內(nèi)鋪以細(xì)軟雜草、羽毛、破布等,還有一些青蒿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