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錄一覽:
“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”是什么意思_出處及原文翻譯_學習力_百度...
意思是: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,在激烈動蕩的年代里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。出處:《全唐詩》——唐·李世民 原文: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。
翻譯:在疾風之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,在動蕩的時局中才能看出誰是忠臣。只知道武力的莽夫怎么會知道什么是忠義,有智慧的人心中一定有仁德。注釋:蕭瑀:字時文,隋朝將領,被李世民俘后歸唐,封宋國公。疾風:大而急的風。勁草:強勁有力的草。板蕩:動亂之世。勇夫:有膽量的人。
翻譯為:只有在猛烈強勁的大風中才能識別出是不是挺拔堅韌的草,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里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子。心里只有勇敢無智謀的人怎么會懂得為社稷獻身的忠義之理,而智勇雙全的人內心里必然懷有愛國愛民的仁愛之心。公元627年,李世民登基,封蕭_為宰相。
疾風知勁草全詩及翻譯賞析全詩 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。翻譯 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,在激烈動蕩的年代里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。一勇之夫怎么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,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里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。
疾風知勁草的下一句
1、疾風知勁草,歲寒見后凋。(范曄·后漢書·王霸傳) 另見《全唐詩》卷866_27 「與獨孤穆冥會詩」臨淄縣主 江都昔喪亂,闕下多構兵。豺虎恣吞噬,干戈日縱橫。 逆徒自外至,半夜開重城。膏血浸宮殿,刀槍倚檐楹。 今知從逆者,乃是公與卿。白刃污黃屋,邦家遂因傾。 疾風知勁草,世亂識忠臣。
2、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。 解釋下這句詩詞?匿名 | 瀏覽3882 次 |舉報 我有更好的答案推薦于2017-12-16 11:48:11 最佳答案 李世民寫過一首有名的詩《贈蕭瑀》:“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。
3、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勇夫安知義,智者必懷仁。這是唐太宗在凌煙閣功臣題詞中,御賜宋公蕭禹的五古。解析——勁草:挺拔的草。板蕩:指社會上的大動亂。誠臣:忠誠的臣。這話富有哲理,也是名聯。只有在大的危難中才能顯現出一個人是忠是奸。在安定和平時期是難以分辨的。
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.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.解釋下這句詩詞?_百度...
1、李世民寫過一首有名的詩《贈蕭瑀》:“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。”在強烈的大風中,才可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;在動湯不安的時局,才能辨別出臣子是不是對國家忠心.性情勇猛的人,又如何懂得道義,而有智慧的人,必定心中懷有仁愛。
2、意思是: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,在激烈動蕩的年代里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。出處:《全唐詩》——唐·李世民 原文:疾風知勁草,板蕩識誠臣。勇夫安識義,智者必懷仁。
3、翻譯:在疾風之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,在動蕩的時局中才能看出誰是忠臣。只知道武力的莽夫怎么會知道什么是忠義,有智慧的人心中一定有仁德。注釋:蕭瑀:字時文,隋朝將領,被李世民俘后歸唐,封宋國公。疾風:大而急的風。勁草:強勁有力的草。板蕩:動亂之世。勇夫:有膽量的人。
4、翻譯為:只有在猛烈強勁的大風中才能識別出是不是挺拔堅韌的草,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里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子。心里只有勇敢無智謀的人怎么會懂得為社稷獻身的忠義之理,而智勇雙全的人內心里必然懷有愛國愛民的仁愛之心。公元627年,李世民登基,封蕭_為宰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