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錄一覽:
白云鄉的歷史沿革
年屬朝陽公社,1961年析建常莊公社,1982年更名白云公社,1984年改鄉。1993年陽各莊鄉并入。1997年,面積72千米,人口9萬,京廣西線公路、順神公路過境。
年2月析永順鎮第十 十八保及第 十六保一部分置鄉,以境內白云山命名。1964年撤金坪公社劃入保衛、共和大隊,命名為白云人民公社。
年成立白云公社,1984年改鄉。1997年,面積111平方千米,人口4萬,轄白云、大坪、蒲溪、東溪、寨里、陳家、石岸、北山、星聯、樟江、樟洋、鳳際、嶺下13個村委會。
解放初屬贛州市第五區和贛縣白云鄉。1950年5月為贛州市白云鄉,同年7月屬市郊區。1951年10月改屬第五區,同年12月復屬市郊區。1952年4月設置白云、南外、西外3鄉,仍屬市郊區。1953年8月改屬第三區。
年分屬贛州市西外鄉、南外鄉、白云鄉及贛縣長塘鄉、臘長鄉。1956年6月屬贛州市白云鄉和贛縣黃金鄉。1958年分屬贛州市躍進公社(章貢鄉)和贛縣紅旗公社。
白云鄉的資源環境
全鄉氣候溫和,年均溫度20℃,無霜期約300天,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。地表多為紫色、 *** 土壤。主產水稻,也產小麥、玉米、黃豆、油菜、薯類等。松、杉、楠竹和各種雜竹、雜木、經濟林木均適應生長。
其中以黃壤土和棕紫泥土為主,全鄉約80%的土壤顯微酸性,其余為微堿性。在資源方面,大體可分三大類,即:林地資源、農產品資源和旅游資源。
最高氣溫26℃,最低氣溫-8℃,年降雨量1400-1724毫米。全鄉耕地面積33561畝,其中:水田5024畝,旱地28537畝。經濟林果主要有八角、草果、桔、桃、李、梨等。有豐富的鐵礦、石棉礦、鉛鋅礦、硅鐵礦等礦產資源亟待開發。
林王山:該鄉西南元寶山的姊妹山,位于林城村林王屯,海拔高1100多米,環山森林茂密,植物叢生,有優質糠杉,密林里有寒雞、鷂鷹等,山下草場成片,達千畝以上,環境優美,空氣清新,是養生、休閑的絕好去處。
萬噸和5萬噸,極為豐富的竹子和雜木資源急待開發加工。由于土壤均屬微酸或微堿性,氣候上無霜期長,且山地、深丘地形有不同的氣候帶,許多作物和林木都適宜種植,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,蘊藏著巨大的開發潛力。
南外街道的歷史沿革
1、年11月23日,設立蛤湖、龍埠二鄉。1993年11月17日,撤銷水東鄉,設立水東鎮。1997年6月5日,設立黃金街道辦事處。
2、年6月屬贛州市白云鄉和贛縣黃金鄉。1958年分屬贛州市躍進公社(章貢鄉)和贛縣紅旗公社。1959年屬贛州市南外公社(又名南外街道辦事處)和黃金公社(又名黃金鄉)。1963年屬市南外街道辦事處及南橋公社。
3、年設城關區,1950年設城關區,1964年置鎮。1996年,面積12平方千米,人口6萬人,轄東街、西街、南街、北街、青年、勞動、平原堡、火車站8個居委會。
4、年原新成、邑廟和盧灣區部分地段劃入原黃浦區,1961年原浦東縣部分街道劃入原黃浦區、南市區。到80年代,原川沙縣部分鄉鎮陸續劃入原黃浦區、南市區。
白云鄉的基本概況
白云鄉(Baiyun Xiang)位于縣城西北4千米。面積72平方千米,人口79萬。轄24個行政村,鄉 *** 駐白云西莊村 。白云鄉緊鄰太行山東側支脈,張石高速、保阜高速、南水北調工程穿鄉而過,地理位置優越。
白云鄉位于武隆縣西部,距縣城57公里。東與長壩鎮相鄰;南與鐵礦鄉相望;西靠南川市;北與和順、平橋兩鄉鎮接壤。幅員面積40.1平方公里,耕地面積8324畝,其中田2621畝、土5703畝。
白云鄉物產豐富,資源優厚。諸山的斜坡嶺脊生長繁多的植物,有自然薪炭林,人造杉木林,而且盛產糠杉,境內生活著繁多的 *** ,地下有豐富的銅、錫、砷等礦產資源。
白云鄉的人文歷史
1、年機構改革為白云鄉。1987年劃分為白云鄉、平灘鄉。1991年“撤并建”將白云、平灘鄉合并為白云鄉。
2、年成立白云公社,1984年改鄉。1997年,面積111平方千米,人口4萬,轄白云、大坪、蒲溪、東溪、寨里、陳家、石岸、北山、星聯、樟江、樟洋、鳳際、嶺下13個村委會。
3、年10月撤區并鄉,屬章貢鄉,11月成立躍進公社,與章貢鄉政社合一。1959年10月成立南外街道辦事處;1964年8月將所轄東外、中聯、南外、聯村芫4大隊劃出設立白云公社。
4、白云山森林公園是探秘自然生態、感受人文歷史的旅游勝地。總結:麻陽縣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旅游目的地,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和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。
5、莫漫吹笙明月夜,便教飛去白云鄉。”這是清代羅坎鳳翥舉人王廷桂的傳世佳作。這既是對羅坎豐厚的人文歷史的高度概括,也是對羅坎毓秀山川的真實寫照。
6、鄉境內水利資源豐富,有那么果河穿境而過,那么果河畔裝機容量4000千瓦的里古白新田電站水電資源尚未得到開發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