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錄一覽:
李白詩歌登錦城散花樓原文及賞析
日照錦城頭,朝光散花樓。金窗夾繡戶,珠箔懸銀鉤。飛梯綠云中,極目散我憂。暮雨向三峽,春江繞雙流。今來一登望,如上九天游。在二十五歲 “仗劍去國,辭親遠游”之前,李白的青少年時代是在蜀中度過的。
登錦城散花樓原文: 日照錦城頭,朝光散花樓。金窗夾繡戶,珠箔懸銀鉤。飛梯綠云中,極目散我憂。暮雨向三峽,春江繞雙流。今來一登望,如上九天游。
【原文】 日照錦城頭,朝光散花樓。 金窗夾繡戶,珠箔懸銀鉤。 飛梯綠云中,極目散我憂。 暮雨向三峽,春江繞雙流3。 今來一登望,如上九天游。【注釋】 1錦城:即錦官城,成都的別稱。
登錦城散花樓李白翻譯如下:早晨的太陽,照射著成都南郊的散花樓。樓上的窗欞閃耀著金色光輝,門上的彩繪像錦繡一樣美麗。珍珠串成的簾懸掛在銀色的簾鉤上,凌云欲飛的樓梯升起在碧綠的樹叢中。
散花樓是李白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之一,這里不僅留下了他的詩篇,還見證了他從青澀少年到成熟詩人的成長歷程。在李白19歲時,他曾在成都散花樓寫下《登錦城散花樓》一詩,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憧慢。
登錦城散花樓賞析
1、“ 日照錦城頭,朝光散花樓 ”,描畫了一個春光明媚的清晨,錦城朝陽普照。這其中,散花樓尤為光采奪目。這里的“ 光 ”是名詞的使動用法。詩歌開篇即點明詩人登臨的時間和地點,同時也將清新愉悅的氣氛渲染開來。
2、這五個字既寫出了散花樓的高聳入云,又寫出了詩人急切而愉快的心情。不僅是沿梯飛奔而上,甚至對云的感覺都是綠色的。下一句“極目散我憂”,不禁使人聯想起辛棄疾的 《丑奴兒》 詞來:“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。
3、【譯文】 太陽照耀著錦官城樓,朝霞映滿散花樓。樓上有金色的窗戶和雕花的大門,到處掛著珠箔、銀鉤的裝飾。登上城樓極目遠眺以除去煩惱。傍晚的雨水隨著江水流向三峽,春水繞著雙流城。
4、歲,在成都瞻仰司馬相如琴臺、揚雄故宅,此后幾年游歷蜀中各地。作《登錦城散花樓》。27歲,沿江西上,觀云夢,寓安州北壽山,與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。寫有《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》、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等。
5、李白《登錦城散花樓》:“日照錦城頭,朝光散花樓。金窗夾繡戶,珠箔懸銀鉤。飛梯綠云中,極目散我憂。 暮雨向三峽,春江繞雙流。今來一登望,如上九天游” 陸龜蒙 《酒壚》,“錦里多佳人,當壚自沽酒。高低過反坫,大小隨圓甌。
6、【登金陵鳳凰臺】 鳳凰臺上鳳凰游,鳳去臺空江自流。 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 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鷺洲。 總為浮云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。 【登錦城散花樓】 日照錦城頭,朝光散花樓。 金窗夾繡戶,珠箔懸銀鉤。
怎樣理解李白的詩登錦城散花樓
1、登錦城散花樓 [唐代] 李白 日照錦城頭,朝光散花樓。金窗夾繡戶,珠箔懸銀鉤。飛梯綠云中,極目散我憂。暮雨向三峽,春江繞雙流。今來一登望,如上九天游。
2、全詩的大意是: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,散花樓更顯金碧輝煌、富麗堂皇。高梯入云,樓接霄漢,氣象雄偉。詩人極目云天,心曠神怡,因而留連忘返。遙看瀟瀟暮雨飄灑向三峽,俯視春江繞城,景物盡收眼底。
3、李白在《登錦城散花樓》一詩中憂腸滿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登上了司馬相如的故地,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和人生的無常,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苦悶。
4、散花樓是李白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之一,這里不僅留下了他的詩篇,還見證了他從青澀少年到成熟詩人的成長歷程。在李白19歲時,他曾在成都散花樓寫下《登錦城散花樓》一詩,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憧慢。
5、古近體詩 登錦城散花樓 李白 系列:李白詩集(古近體詩) 古近體詩 登錦城1散花樓2 【題解】 李白開元八年(720)春天游成都時所作。詩中詞語華麗,贊美所見景物,應是詩人早期的作品,風格清新明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