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疑鄰盜斧》文言文朗讀停頓劃分及原文解讀
一、文言文朗讀停頓原則:在朗讀文言文時,我們通常會在主語與謂語之間、以及不同意義詞語之間設置停頓,這樣的停頓有助于更加準確地傳達句意,使聽者更易于理解。
二、《疑鄰盜斧》釋義:疑”字表示懷疑,“斧”指斧頭,整句話的意思是:有人懷疑鄰居的兒子偷了他的斧頭,這則寓言故事揭示了不重視事實依據,盲目猜疑的危害。
三、詞語分解:
1. “疑”字的解釋:不信,猜度(?):疑惑、疑問、疑心、疑團、疑慮、疑竇、疑點、疑端、猜疑、懷疑、半信半疑。
2. “不能解決的,不能斷定的”:疑案、疑難、疑義、存疑。
四、《疑鄰盜斧》原文及譯文:
原文:
人有忘斧者,意其鄰之子,視其行步,竊斧也;顏色,竊斧也;言語,竊斧也;動作態度,無為而不竊斧也,俄而,掘其谷而得其斧,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,動作態度,無似竊斧者。
譯文:
從前有個鄉下人,不慎丟失了一把斧頭,他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了,觀察這個孩子的走路姿勢、臉色、言談舉止,都覺得像是偷斧頭的樣子,不久后,他在山谷里找到了那把斧頭,當他再次看到鄰居的兒子時,卻發現他的行動、臉色、舉止都和平常一樣,沒有一點像是偷斧頭的跡象。